文章

顯示從 6月, 2022 起發佈的文章

23個訣竅教你辨古玉真假,圖文解說

圖片
  一、玻璃光 玻璃光一般在潮濕和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形成,顆粒細、密度大的玉質容易形成,盤過的比沒有盤地的容易形成。玻璃光澤,又似由內發,其色藍盈盈的,還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。沁成時間在1200年以上。 二、包漿 傳世玉器生成包漿很快,有二三十年變可顯現。入土生成包漿就很慢,最快也得百年以上,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遠也不出包漿。玉生包漿,年代越久,包漿就越厚。 三、玉萎縮 由縫隙處萎縮,再形成線狀萎縮,再導致邊緣等處的大面積萎縮。用幾百年至幾千年不等。 四、綹瑩沁 綹瑩沁裡面沁進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,要沁入水銀需200年以上。 五、黑漆古 多由墓坑中的水銀所沁,有凹陷現象或閃現銀星。時間在1600年以上。 六、開窗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潔和距離邊緣遠的地方,在到了滿沁或者快到滿沁的狀態時,往往會留有一小塊尚未受到沁染而顯露原來玉器底子的地方,這片地方就稱為“開窗“,從開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來的本來面目。沁到這樣的程度,需要1800年以上。 七、變形 鬆軟的玉器,遇到外力,就可能扭曲變形。剛出土的鬆軟古玉,在初盤時期,不要過於用力,以免損傷玉器。經後之後,就會變得堅硬起來。 八、花臉沁 花臉沁往往有多種沁蝕,比如色沁、土沁、水銀沁、鈣化等,至少需要600年以上。 九、牛毛紋 牛毛紋一般由水銀、鉛鋅等物質沁成,線狀,順著某一個方向排列。時間需要800年以上。 十、全皮色 某種單一皮色基本能佈滿整器,包括色沁、石灰沁、土沁、水沁、鈣化、包漿等,但並未將玉器的肌理滲透。時間需要1300年以上。 十一、鐵紅沁 受鐵或土沁所致。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輕,重的地方還帶有棕紅或黑紅的塊狀物。沁成這種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時間。 十二、石灰沁 石灰沁輕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,需要四五百年時間。石灰沁重者,玉內開始變得發紅,像小孩子的臉色,稱為“孩兒面”需要千年以上時間。沁蝕的更重者,形成一層不透明的皮殼,有薄有厚,稱為“雞骨白”,需要1500年以上的時間。沁得最重者,狀如朽骨,時間要在3000年以上。 十三、血沁 又稱血古。古人認為血古為血所沁。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,血液時間一長就不再是紅色。這種色是由屍骨、色液、顏料、石灰、紅漆、木料、土壤等東西共同沁成的,可將玉器沁成猩紅色、棗皮紅、醬紫斑等色。不過,要形成棗皮紅和醬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時間。 十四、朱砂沁

你手上的藏品過不過關? 這幾點說了算

圖片
陶瓷器物最开始是为实用而出现的物,但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,陶瓷器物在上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分和审美因素。 当代艺术的流行把,当做艺术品的普遍存在,已经很流行了作为艺术品的成分和审美,作为物品的纪念日,礼物、装饰品来创造和赏鉴随着人们的出现。 陶瓷很可能成为一种等与器物、竹木牙器等并列的古代珍品门类,更是艺术品的一大类。美和自然美不同又超其上的艺术美。 艺术美要赏识来获得、雅俗美的鉴赏能力,具备修养有这样的文化修养需要通过鉴赏家的鉴赏能力,才能很好地辨别古瓷、很好。 什么是古陶瓷艺术审美? 这样看,从陶瓷的历史、造型、装饰、胎体、釉彩、烧上寻找的元素我们,探查陶瓷历史对于器物外观造型的影响,发现古陶瓷古线条图之美、饰图之美、色彩变幻之、工艺技法之美幻,区分美别古器物雅俗美丑。 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 了解欣赏了一件古代陶瓷器物的基本步骤,我们又如何一步一步去丑化陶瓷,如何来完成古陶瓷的艺术审美呢? 首先,从古陶瓷的审美来看,要了解古代陶瓷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作品,需要知道历史上的精美物件是符合艺术作品的。 石器是原始石器时代,陶器的时代,到了新时代,是旧石器时代,原始的朴素,简单的物件造型,工艺手法较原始。商周到汉器是过渡发展的发展阶段,陶器越来越多,瓷器的发明,对于瓷器艺术的最初出现了的外观的影响; 原始瓷在原料处理和坯体泥制上还可以调青比较粗糙,器物造型单一,色泽不稳且薄厚不均。 西周原始青瓷盖盏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发展时期,青瓷一统天下,烧造的地域进一步扩大,但也有一些晋的黑瓷和白瓷出现。 这一波波澜,战乱时期,不断融合的民族成功的社会面貌,以艺术的名义呈现出中国的瓷器和时尚,但这个时代已经是瓷器和瓷器的白瓷了。记录一个新的里程碑。 隋至初唐白釉莲台坐狮年_至初唐尺寸_21.5cm参考价_HKD 6000000–8000000 隋成交像_HKD 214250002019香港嘉德秋 两代是流传空的时期,的政治、经济新生文化文化、商业贸易前导、此时推动了制瓷业的进步和瓷器市场的扩张,形成了“南青北白”的格局。当天,越为最典型的代表,瓷胎轻致密,琉璃晶晶细润,取得了极高的瓷艺成就。 代表唐代的瓷器为“北白”的胎胎、瓷器白声,皆为悦耳,胎胎金玉致白密,叩之发出之之。 唐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 辽金是成熟的进步时期,作宋代器物时代;审美为风尚,出出的 实用、质朴、恬美的风,

鑒別元青花蘇料的小妙招(附高清圖)

圖片
  元青花的等級低仿品的紋飾一般都是畫技拙劣,照貓畫虎,有的甚至東拼西湊,不倫不類。例如,把明代弘治蓮瓣邊飾和清代龍畫在仿元青花器物上。這類低劣仿品容易識別,而高級仿品上的紋飾辨識就費事得多。 高仿品的畫師大都經過美術專業訓練,有的還是陶瓷美術專業出身,仿繪元青花紋飾對他們來說是“小菜一碟”,照著原件臨摹,得心應手,甚或並無二致。 元代青花龍紋玉壺春瓶,1985年山東省青州市糧食中轉庫鐵路西側元代墓葬出土,青州市博物館藏 高仿元青花的紋飾模擬程度可分為幾種情況: 第一,從紋飾內容看。 圖案畫最容易仿繪,幾可亂真;山石、花卉、樹果以及動物也可以畫得十分嫺熟,真假難辨;人物畫最容易露出破綻,要麼照圖摹描,行筆呆滯,缺少真品用筆恣意的流暢感;要麼造型比例過分精確,表情異常豐富,充分暴露出現代美術師的人物素描功底。 元代青花龍紋梅瓶,湖北省鐘祥市明永樂十三年郢靖王墓出土,湖北省博物館藏 第二,從繪畫功力看。 古代畫師雖然自幼學習,或投師,或家傳,但無論如何不可能具有現代素描、寫生素養。故而雖則熟練自如,卻缺乏準確之比例及透視關係。隨心點染,神韻張揚,不求工整準確,只要活潑生動。 現代仿元青花器在紋飾繪畫方面恰恰沒有這種樸拙簡練、誇張傳神、意趣無窮的特點。諳熟這些畫技特點是辨贗識真的關鍵之一。 因而,僅憑熟知書本上的理論和模式性的描述是不行的,只有長期反復地觀察實物標本和可靠的圖錄,方能從感性到理性,悟出其中的差异,練就明辨秋毫的眼力。 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,武漢博物館藏 現在有的元青花高仿品在青料色澤上確實已近逼真,非但顏色接近,而且也有大量下凹並顯“錫光”的“鐵銹斑”。 其實,元青花所用的進口鈷料在呈色上原本並不是一律相同的,在不同的窑溫下,因氧化或還原氣氛的强弱差异,會出現多種呈色效果:有的色澤較深,有的較淺;有的暈散嚴重,有的較少暈散;欠火者青中帶灰,過燒者深藍紫黑;燒成溫度適宜、窑比特上佳者呈色極靚豔,沉穩青翠。 現代仿元青花 對比真贗,最難仿的有兩點∶ 一個是蘇麻離青料的特殊呈色 — — 藍中微泛紫,青中蘊淡綠; 另一個是紋飾筆道中的色料聚縮現象。 這兩個特點應當是進口蘇料中天然礦物的複雜成分(包括氧化鈷以外的其他微量礦物成分)在特定窑溫和氣氛下燒制時的特殊化學反應和合成效果,制假者在破譯之前當無法亂真。 元代青花瑞獸纏枝牡丹紋梅瓶,伊朗阿爾達比勒省謝赫薩菲阿德丁墓